我国寺院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7年11月17日 16:29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摘 要:我国旅游业正在蓬勃兴起,之前冷清的诸多寺院所在的地区纷纷成为旅游景点。寺院的商业化运作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简单的门票收入显然不能满足寺院的可持续发展,多样化的商业开发和管理运作模式为寺院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本文主要以嵩山少林寺的商业化开发为例,研讨其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通过分析其商业化运作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并为国内其它寺院的商业化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寺院;商业化;少林寺

一、我国的寺院文化和寺院分布状况

1.寺院与寺院文化

寺院文化源远流长。汉朝,接待西方高僧住的地方被称为寺,所以“寺”便逐渐演变成了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如白马寺。但广义上来说,寺院不仅仅与佛教相关,与道教、儒家、伊斯兰教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各地的道观、孔庙、清真寺等。

我国的寺院及相关设施约占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一半,有“历史文物的保险库”之称。寺院与传统宫殿建筑、历史事件、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相结合,具有鲜明民族、民俗文化风格和地域特色。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对寺院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艺术价值的研究和商业化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2.寺院商业化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可行性

第一,巨大的市场前景。随着我国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方面的消费,宗教寺院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这使得很多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商积极加入到投资修建寺院的行列。第二,国家政策优惠。根据现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规定,凡关系到宗教实体的建设都将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如在土地方面的政策优惠、在税收方面免征经营税等。第三,投资的低风险。投资商修建寺院设施的投入成本是有限的,而建成以后的院门票的收入、商贩的租金收入、以及信众的供养、募捐回报则有长期性,风险比较低。

(2)必要性

第一,酒香也怕巷子深。广大寺院自身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但长期以来,丰富的资源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保护。第二,很多寺院身处中原或西部内陆地区,对外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较少,需要广泛的宣传持续保持其品牌影响力。第三,一些企业恶意抢注知名寺院品牌和产品,冒名的商家层出不穷,造成市场混论。如,很多人认为少林寺是能迅速带来经济利益的金字招牌,在少林寺还未认识到自身品牌价值之前,已经有很多商家抢注了相关商标,这严重影响了少林寺的形象。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寺院必须作出反应,充分开发其已有资源,在市场上的相关领域“宣示主权”,以便广大民众识别,防止一些组织或个人打着寺院旗号招摇撞骗。

二、少林寺文化旅游开发简析

少林寺通过现代企业的经营运作模式对少林文化进行商业化的开发和推广,使其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让处于没落边缘的千年古寺重新焕发生机,其运作模式值得众多寺院研究借鉴。

1.把寺院当作企业来经营

1988年1月,少林寺开始商业化开发的探索道路,首次公开对外表演;1989年,少林寺改名为少林武僧团,开始国内外的演出;1998年成立“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少林素饼和禅茶。为保障其商业化活动的开展,少林寺设立了一些组织:河南少林寺影视有限公司负责影视明星的培养;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负责少林功夫的培训;此外还有“少林寺拳法研究会”等组织;2009年12月,注册1亿元资本的“金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成立。如今少林寺涉及领域已经包括旅游观光、影视娱乐、医药保健、体育赛事、教育培训等。这一系列开发改革措施,让少林寺重现生机,并很快享誉海内外。

2.深入开发寺中资源

少林寺经过1500多年的发展,沉淀了丰富而独特的资源;对这些资源深入合理的开发,有力地促进了景区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自然景观和历史建筑资源

嵩山是我国五岳名山之一,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创建于公元495年(北魏太和十九年)的少林寺坐落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是僧人修行、传法和居住的场所,“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美景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

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少林寺保留了众多历史古迹,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三部分。现存的常住院主要是明清时期所建,建国后又进行多次修复、重建的;塔林及周围保存有唐朝以来的墓塔多达249座。常住院和塔林都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武术与医药保健资源

少林武术被列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武术的正宗之一。随着旅游宣传的扩大和对外交流的开展,少林武术享誉海内外,不仅中国人,很多外国人也慕名开始学习少林武术。少林寺中藏有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众多医学秘方和养生健身方法。少林医学在我国中医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治疗跌打损伤和疏通脉络方面尤为擅长;少林武术、拳法更是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3)文艺与宗教资源

少林寺将佛教文化与儒、道等中国传统的文化相结合,进而发展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因此有“禅宗祖庭”之称。有关少林寺的故事和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根据这些故事创作的小说、影视作品深受人民的喜爱。寺中保存有众多精美的塔林、佛像、壁画、雕绘、碑刻、诗画等具有艺术价值的资源。

3.全面的品牌营销

在国际社会,少林功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一系列措施和经营活动,少林寺在国内外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1)影视作品宣传

1982年的电影《少林寺》让“天下功夫出少林”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可。目前,与少林寺有关的影视作品达40多部,少林功夫与影视作品和表演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少林寺的知名度。2015年3月在台湾高雄少林武僧演绎了由比利时编舞家西迪?拉比与少林寺合作完成功夫剧目《空间》。2005年的电视动画《少林传奇》、2010年的动画片《少林海宝》等以动画片的形式传播少林功夫。少林寺拍摄的电视剧《少林寺传奇》好评不断。

(2)利用名人效应与事件宣传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罗格、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外国政要、首脑曾到少林寺参观游览;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多国外国元首曾接见少林僧众。与各国政要、名人的交往对少林寺品牌具有很好的宣传作用。少林寺参加国际性的文化事项,如借助“国际少林武术节”这个国际化的交流平台,更多地突出自己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份,提高国际声誉,已经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3)借助孔子学院平台宣传

在国际上,孔子学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少林功夫主要是借助肢体语言表现中国文化,相比其他的中国文化活动,其走出去具有更多的优势,文化传播阻力也相对较小。因此少林寺不断加强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充分利用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影响力和资源,把它当作其海外宣传的前沿平台。

4.少林文化和互联网的结合

进入信息时代,任何文化的有效传播都需要充分借助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少林寺早在1996年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之后一直坚持以武术文化为核心亮点,积极与互联网融合,进行网络品牌营销。少林寺通过自己的官方网站和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不断在网上分享少林寺藏有的佛教经典典籍、武术秘籍等;这在宣传少林文化的同时也打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5.积极走出国门

少林寺主要通过开展多种活动推动自己在海外的发展进程,不断扩大其在海内外的影响。第一,举办武术节,扩大少林功夫的影响。自1991年到2016年,河南已成功举办了11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武术爱好者参与。第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扩大少林文化的影响。如方丈释永信曾带着少林文化代表团到美国硅谷的谷歌总部发表演说。2016年7月4日,在美国国庆游行上,旧金山和佛利蒙两个少林文化中心师生60人,向数以万计美国居民展示少林功夫,引起强烈反响。第三,建立海外培训机构或文化活动中心。2004年6月,少林寺在维也纳开设第一个海外少林武术文化中心,之后陆续在美国、俄罗斯、法国等众多国家设立或认证了多个少林功夫培训机构。

6.政府的大力扶持

少林寺文化资源的开发受到河南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少林武术文化被列为政府文化产业的重点工程;登封市政府2003年为改善少林寺的周边环境,先后投入2个多亿元的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和治理。此外,政府也为当地武术学校或场馆等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财政和土地上的优惠政策。在政府的支持下,从1991年起至2016年,河南累计举办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进一步提升了少林武术文化的品牌。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开发运作,少林寺打响了其在国内外的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信徒和游客到少林寺膜拜、游览。

三、商业化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存在的问题

在少林寺的商业化开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商业化因素过度融入,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宗教的神秘感和神圣性,让信徒的祈福善捐变了味。僧人用于修禅悟道的心思、时间正在减少;很多武术表演过分的表演化、娱乐化让少林功夫变成了一种动作表演,脱离了少林功夫原有的本质。很多游客到少林景区以后,只是为了看武术表演或者烧香、占卜,很少有人沉下心来感受寺里的文化氛围,寺院的文化精髓未得到真正的有效传播。假期少林寺人山人海,游客数量严重超过了景区的环境容量,景区内大规模修建道路、商店等给寺院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山中美景因大规模修建寺院而正在消失。此外,现代的僧很少有人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刻苦练习武艺或者参禅悟道。少林功夫能够演练的套路从700多套,减少到现在200多套,而真正能演练这些功夫的传承人就更少,真正的武学大师、佛学大师正在逐步减少。

2.针对性建议

少林寺的商业化开发必须处理好商业活动与宗教文化、环境和传承人的关系。首先,在推进商业化的同时,要加强自身宗教文化建设;要把握好开发的尺度和力度,明确宗教、佛法活动与世俗、演出活动的界线和经营活动的底线,不能盲目的进行盲目的商业化开发;增加科学、有益的游客参与体验项目来替代烧香、占卜等活动。其次,商业化开发必须以环境保护、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前提;联合周围的相关景点,如空相寺、慈云寺等,形成协同效应,分散游客数量,缓解少林寺的接待压力和环境压力。第三,少林寺不仅要注重对外武术表演、文化交流的实用人才培养,更要注重有慧根、肯专研的研究性传承人的培养。

四、小结

在当前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寺院必须走出封闭,积极探索新的运营模式。近30年来,少林寺不断探索独特的商业化开发道路,对传统的少林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注重海外文化交流。这些活动一方面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少林寺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但同时,少林寺过于商业化而显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政府和经营者要协调好文化传承与商业开发的关系;防止“千年古刹”的名号变味;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把握好商业化开发的程度,继续将少林文化发扬光大,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张晓霆,董志文.旅游景区内寺观商业化问题探讨[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2]段战戈.少林文化产业海外发展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4(4).

[3]释永信.少林文化走出去的理念与实践[J].法音,2014(11).

[4]裴彩利.传统文化品牌如何借势互联网[J].现代商业,2014(18).

作者简介:刘园香(1991- ),女,汉族,河南新乡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4级研究生,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