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丧偶的心理重创

来源:新天地 ·2018年05月02日 15:34

丧偶老人的心理

丁老师:你好!

马上就要清明了,我心里好是凄凉。我和老伴相濡以沫几十年,可是半年前,她猝然离世,我的痛苦怎么也缓不过来。

妻子乘单位的车外出办事,出了车祸,司机命大,可坐在副驾上的妻子却亡命九泉。我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说好等她退休后,我们一起去周游世界。我不能接受妻子先我而去,总是觉得她没有走,不过是出了个差而已。虽大家都劝我想开、保重,但我还是伤心得难以自拔,觉得整个世界都坍塌了。我没有办法从悲伤中走出来。

妻子过世后的半年里,我睹物思人,妻子的影子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快到清明了,想到我们阴阳永隔,更是心如刀绞。痛苦如漫过头顶的海水,快要把我吞噬了。妻子走了,我常常会很寂寞,相伴最多的是电视和电话。儿子、儿媳都很孝敬,但我依旧还是吃不好、睡不好,人瘦了一大圈,总是失眠,常念叨身边连个拌嘴的人都没有了。

李铭

李先生:您好!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中国60~64岁的城市低龄老人丧偶率为16%,农村是20%;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丧偶率城市为63%,农村为76%,这个比例随年龄上长而增长。遇到这份不幸,的确很难让人从恶劣情绪中走出。丧偶之痛会使人沉湎于对配偶的哀思,会忧郁成疾,对身心健康有害。设法走出精神重创,安度晚年,这对您来说非常重要。

正视现实

接受与正视丧偶的现实,对老伴最好的怀念就是保重自己的身体,让小辈放心,让亡者安息。

伤心不解决问题。据报道,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超过10万人。有些事情是不可逆的,面对死亡,所能做得最具建设性的事就是正视,让自己尽早摆脱痛苦。

丧偶造成心理失衡的原因在于爱人突然离世,配偶一下子失去心理支持和依靠,导致内心一片空白,无助感倍增,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夫妻相依为命,一方过世,另一方会出现失眠、忧愁、痛苦等情绪。强烈的心理创伤超出人的心理承受力,使人几近崩溃。

心理转移

亲人亡故等不幸事件带给人的痛苦是巨大的,这是应激的心理反应。应激会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让人疲劳、失眠、食欲降低等,这样就使疾病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反应还会使人产生行为方面的障碍,从而影响健康。人如果长期面临应激,一些重大疾病如心肌梗死、糖尿病、白血病的发病率都相应增加。这时可以找人倾诉,宣泄一下内心的痛苦,叫做心理转移;也可以做一些心理补偿,当然最为积极的补偿是另择新伴;心理升华是最有效的,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有自己愿意投入的事情。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最好有家人或朋友的帮助。

那么,如何尽快摆脱和缩短因过度悲伤而引起的心理创伤呢?

1. 转移注意力,广泛培养爱好,增加社交活动。尽可能走出容易触景生情的住所,可到子女家小住一段时间。把有些遗物暂时收藏起来,以减少痛苦的回忆。

人生多磨难,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要积极寻找生活乐趣,别让忧伤苍白了心灵。世界上,没有什么生命可以重复,不如按老伴和您自己希望活成的样子去生活。比如,关心时事,和朋友聊聊天。假如对文学、哲学、天文地理、戏剧或体育哪方面有兴趣,自己做个学习计划。人一旦忙碌起来,心情会平静而充实。解除寂寞只能靠自己,喜欢做什么就去做。报名参加一所老年大学,或参加一些有兴趣的活动,生命便会重新充满活力。

多运动,多读书,多和人交流,让自己的心灵充实起来。多和好友交流,接受点新知识,参与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就不会被病痛和无聊所俘虏。快乐地体会生命中的每一天,试着记述自己一生的故事,经验就变成了财富。老了就不会变成矿渣,而活成了一座富矿。

2.寻机再觅佳偶。丧偶后最大的苦恼是孤独,找一位贴心的老伴儿,有利于减少孤寂无助。

化悲痛为动力

李佩生前是中國科学院研究生院英语系教授。她丈夫郭永怀在中科院力学所担任副所长。1968年12月5日凌晨6时许,一架民航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一头扎在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13具烧焦的尸体散落一地,有两具抱在一起的尸体格外引人注目,当人们费力地把他们分开时,才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那就是李佩的丈夫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失去丈夫的李佩经历了人生最大的打击。

她挺住了,没被丧偶的悲痛击垮。“她年近60,筹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英语系。当时国内没有研究生英语教材,她就自己编写,每次上课,带着一大卷油印教材发给学生。她70岁学电脑,80岁还在给博士生上课。李佩唯一的女儿郭芹病逝后仅几天,她又拎着收录机去给博士生上英语课了。

她81岁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总共办了600多场。她请的主讲人是各个领域的大腕。她凡事亲力亲为,化悲痛为力量,充实地走完一生。

一个人,只要是自己独立生存一天,就永远别放弃追求与理想。心有所系,就能活得充实。做人做到极致,意义便包含在生存之中。

丁宁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