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清韵 人即天然——杨国强山水赏析

来源:人文新观念 ·2018年08月31日 23:05

杨国强

杨国强,工作画家。

(文/谢玮)

自古来,传统山水画素认为体现公民之情感载体,观者可从中望画者翰墨、闻画时气韵,问心境风格及切作者欲表达之观念,凡此种种,皆乃创造考究参悟我国道家天人之道理,熔铸历代名家翰墨之精力,潜心研究、精心构思,云水、树木、山石,所谓悟道有深浅,笔法不同,画家其人山水画的灵性可窥端倪。

与杨国强先生熟稔十余载,人厚道且忠厚,玩翰墨多年,近几载钟情于山水而不自拔,其人笑谈:“欲做野鹤闲云尔”,南朝宗炳云“澄怀观道”,即说明山水画家之创造进程,其终极意图已非感官愉悦,而应于精力世界神游,“体道”之人生抱负也。 杨国强先生山水不管斗方抑或丈六,从虚静中求浓艳、从墨色中求意蕴,笔法上讲究真假相生、墨色相依,以自己履历和参悟传统的感触运笔,精妙地去构筑翰墨、造型与意境调和一致,规矩相宜,营造出悠然淡泊、或笼统、或具象极富东方气韵的山水画境地。

杨国强作画闹市中求静,夜深茕居一室是其创意和心境绝佳之时,闲庭宋元根基,散步由缰穿越古今,他的画多以大场面居多,从内容到方式,既寻求传统山水典型,又深含画家自己对表达物象之爱情,风格厚重、静寂,若梦中桃花源,心旷神往。杨国强小品多寻求意境和唯美,读其画如赏识小夜曲,亭、枝、石,小溪流水潺潺,颇具邻家女孩之意蕴,可观,可赏,可亲,副副洋溢着特有的静雅之气。

择三两幅赏析尔,团扇《溪山细雨》任情挥洒,豪宕雄秀,湿笔有韵,枯笔有气,淡而不薄,深而不板,刚柔相济,笔笔有力,意境新鲜而静穆,于无水处领会氤氲。一笔浓抹,好像少女般婷婷玉立,幽雅而惹人注目,几株深墨劲松厚意相依,与远山星点浅墨交相辉映,主次有别,层次分明,观之耳目一新。丈四《风静云幽山安闲》采用了满角度的体现手法,构图丰满,富于张力,画面上方峰峦叠嶂,各种类树林以浓墨大笔点染成,趁湿中锋用笔重墨勾勒不同枝茎及叶脉,枝干遒劲,整幅著作不管布局、翰墨,均凶横豪宕,气势逼人,水墨润泽,极有生意。其笔下青松挺且直,松针穿刺、有力,风欲静而山不止。画家另一幅青绿山水《辉映春月》,颜色清雅,描画出秀美的山村风光与门前秀水,画面上山石树木,飞瀑流泉,明澈流水绕过小村逶迤而去,山沟里院子散落有致,新鲜,天然,风情令人耳目一新。不多赘述,画家以美丽颜色赋予其山水画以美感,树木葱葱,黛色远山,颜色交错令画面发生激烈比照,风格之高若非倾慕倾力而断不能为之。

山水画重在涵义和寄情,杨国强先生作画物我两忘,而又乐在其中。画家近几年遍走大山合川,写生与创造同行,著作画面斗胆立异,寻求艺术别致,每画作,其必了然于胸,浓墨重彩巨制、字斟句酌掌心,挥洒自如,皆神韵俱在,美哉,妙哉。

杨国强先生近年来醉心于山水画,已颇具文人画清幽之味;所画生灵,真假相映,取舍相宜,有精力、有情感、有性情,既富活力,又意趣盎然。赏其画,悟其意,概而言之,纤细中闪现精美与高雅,构图中显示大气与力度。老子云,“人法地,道法天然”,非有较高艺术修养者,却难达如此境地。

时下,浮躁之风盛行,杨国强先生似一株普通小白杨,居于绘画芸芸中隐身,潜心研究水墨山水画新领域,怡适自得。正如齐白石所说:“夫画道者,本孤寂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功利,方可从事于画。”

水墨清韵,杨国强先生人与天然调和乐章。

(文作者结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网络青藤写手,我国艺术书画院、威海播送电视台特约美术评论家)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