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消费导刊 ·2017年10月12日 16:39

杭州新生代民工生存现状调查

龚逾慈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教育、就业观念、法律意识、城市生活、社会认同等方面呈现出新特点,同时在劳动权益、社会保障、职业发展、城市融入等方面呈现出强烈诉求。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及发展诉求,对建构相关政策制度和服务体系,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生存现状 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总数为12528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6.6%,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0.4%,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作用。浙江省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大省,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浙江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前来务工就业。在浙江省内,杭州、宁波、温州由于区域经济较发达、劳动力市场吸纳就业能力相应较高,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集聚地。

在当前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背景下,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一些新特征,也表现出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政府、专家学者和社会民众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浙江省也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积极推进民生工作,省市各地区有关部门针对现实情况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农民工的惠民政策。鉴于此,本文期望通过调查研究细致了解在杭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及发展诉求,为构建和谐社会出谋划策。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在杭新生代农民工,具体界定为,户籍在杭州以外地区,目前居住或工作在杭州市(不包括萧山、余杭)、年龄在16周岁至30周岁的青年农民工。

研究方法以文献研究为基础,问卷调查为主、个案访谈为辅。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人口学基本资料、工作与职业发展、劳动与社会保障、城市生活与融入等。问卷设计了40个题项,主要为客观选择题,部分题项下设主观填空。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流动性、不稳定性的特点,故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具体是在杭州市下沙經济开发区和上城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新生代农民工聚集区作为具体调查点,进行配额抽样。问卷共发放500份,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486份,有效回收率为97.2%,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处理与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1.年龄大多在20岁以上,文化程度比较高

调查显示,年龄结构上,位于21~30岁之间的比例高达88%,20岁及以下仅占12%。文化程度方面,仅有2人为小学,其他均为初中及以上,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25%。可见,与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2.流出地分布较广,七成来自省外

调查显示,来杭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自全国各地,七成来自浙江省外,其中主要来自浙江的两个邻省安徽和江西,占到调查样本的三成。同时,来自浙江省内的新生代农民工也高达31%。

3.未婚者超半,已婚者孩子通常在老家

被调查对象近七成未婚、三成已婚,离婚、再婚、丧偶则鲜见。已婚的65.4%是夫妻都在杭州工作,64.4%有子女。对于有子女的夫妻,他们更倾向于子女在老家抚养,占比60.3%,子女在杭州的则占39.6%。虽然子女在老家抚养仍然占主流,但子女随迁的比例逐年上升,访谈结果也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倾向于与家人在一起,期望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以获得更好的成长发展。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与职业发展状况

1.就业行业分布多元化,工作满意度较高

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行业分布呈多元化,从事人数较多的行业为电子电器业、机械制造业、住宿餐饮业和商业零售业,分别占25.9%、25.3%、9.7%和8.8%。得益于近年来农民工政策和服务的不断进步,新生代农民工在薪酬待遇、福利保障、工作环境方面不断提升,整体工作满意度较高,“(基本)满意”的比例高达89%。

2.务工目的呈现多样性,注重工作岗位含金量

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来杭务工的主要目的是赚钱、改善生活,比例高达53%。同时,他们也将之看作是增长见识、学习技术、寻求更好发展的机会,比例达40%。另外,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没有务农经历,受教育程度较高,乡土情结较弱,13%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因为“不愿留在农村、渴望城市生活”而选择来杭。最后,由于“在家无事可做”(农村土地少、农业现代化水平高而导致劳动力闲置)而来杭的也占到11%。

基于文化程度的提高、观念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渴望“体面”工作,注重工作岗位含金量,重视职业发展前景,倾向于脑力与体力结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也有少数人自己做生意,虽然比例仅占调查样本的2%,但是调查中发现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创业意识,只是缺乏足够的启动资金。可以预见,新生代农民工正在蜕变,不再是“亦工亦农”,而是逐渐向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工商业者转变。

3.工作稳定性较高,低工资成跳槽主因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性较高、跳槽频率较低,来杭后未有过跳槽经历的占比将近32%,55%的人有一两次跳槽经历,三次以上跳槽经历的仅占13%。跳槽的首要原因是“原单位工资太低”,占比42%,此外,还有工作环境差、工作太累、对单位管理不满等因素。另外,新生代农民工不再是简单的追求“赚钱”,“学不到技术没有前途”也成为跳槽的重要原因。

4.职业技能较弱,职业技能培训欠缺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新生代农民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尽快掌握新知识新技术。高达9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可见对掌握职业技能的渴求强烈,与此形成对比的则是职业技能培训的欠缺。57.8%的被调查对象从未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与之对应,64.3%从未取得任何专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培训是掌握技能的不二之法,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立足城市的基础。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与社會保障状况

1.劳动合同签订率高,部分没有意识到重要性

调查显示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都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未签订率也高达20%,这与单位性质密切相关。在不少个体或民营企业,劳资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识不强,但也有少数人自己不愿签,对劳动合同持无所谓的态度。究其缘由,一是对自身合法权益不重视;二是对劳动合同的概念、内容及意义非常模糊,不清楚劳动合同对合法劳动权益保障的重要性;另外有时局限于工作岗位的不稳定性以及口头协议等情况,也往往出现不签劳动合同的现象。

2.五险制度未完全落实,覆盖率不高

企业单位有义务为员工办理五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但调查样本中未办理的比例分别高达24.1%、20.2%、46.5%、54.7%、79.4%。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劳动者社会保障方面最基本的社会保险,是必缴险种,而调查发现了这一严重不足。此外,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对于五险相关政策制度知之甚少(例如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政策),导致参保积极性不高。

3.工作时间过长,严重缺少休闲时间

调查发现,50.6%的被调查对象每周工作六天,53.8%的被调查对象每日工作时间大于8小时。总体来看,每日工作时间8-10小时最为普遍,其中,每日工作8小时占比40.3%,每日工作9-10小时占比39.9%,每日工作10小时以上占比14%。工作时间过长,休闲时间过少,长年累月超负荷工作让人身心疲惫,无暇休闲娱乐,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的休息休假权尚需引起重视。

4.工资水平普遍不高,生活支出大

调查显示,大多数被调查对象月收入(指扣除社保、税后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2000-3000元收入比例最大,达到55%,3000元及以上收入占比35.4%, 2000元以下约占9.6%,其中1500元以下占1.2%。根据浙江省最低工资标准要求,仍有少数被调查对象的月工资尚未达到杭州市最低月工资标准。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支出主要为吃、住(房租水电)、穿、行、用、社交等,生活支出大、结余少。

5.维权意识较强,维权途径多为劳动仲裁和法律援助

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比较强。当遇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会选择何种维权途径?将近60%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愿意选择“找劳动仲裁机构”(30.4%)、“寻求法律援助”(29.3%)。但也有近半(46.7%)选择“辞掉工作另谋职业”或“能忍就忍”,19.5%选择“据理力争”,仅有6.1%的人选择“找工会”。可见在当前中国,工会并不成熟,很多企业单位没有工会,或者工会发挥作用较弱。

(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与融入状况

1.住宿环境满意度不高,极个别拥有商品房

调查显示,出租房、单位宿舍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解决住宿的主要途径,比例分别为60.3%、32.5%。另外,2.5%在杭拥有商品房,比例虽小,但却彰显出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已不再“亦工亦农”,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且逐步定居并扎根城市,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技术过硬,获得了较好的收入,这为我们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中高层次技术人才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住宿环境满意度的数据显示,“一般、勉强凑合”的比例为68.1;“不满意”,认为“差”乃至“非常差”的比例达17.4%;比较满意的比例仅有14%。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亟待改善。

2.休闲娱乐方式多元化,文化活动欠缺

新生代农民工的休闲娱乐方式呈现出年轻化、潮流化、多元化特点。调查显示,看电视(电影)、上网(聊天、打游戏)是主流(比例超过五成),是备受年轻人喜爱的休闲方式,其次是逛街、打牌、睡觉、看书看报。另外,本次调查也反映出休闲娱乐方式中文化生活缺乏的问题。休闲娱乐方式选择比较集中在看电视、逛街、打牌这些传统项目,仅有5.6%的被调查对象表示会在业余时间参加文体活动。而文体活动对提升文明素质、增强市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3.“新杭州人”称呼受推崇,与本地人交流少

对于群体称谓的认同,被调查对象普遍推崇“新杭州人”,他们渴望成为“新市民”而非被称之为“农民工”、“外来工”。这种称谓上的改变,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融入城市的强烈渴望,不再是亦工亦农,而是希望能够在城市扎根。另外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与杭州本地人的交流并不密切,“几乎没有交往”、“有交往但很少”的比例近半,访谈中不少人表示“心里始终觉得和城里人有隔阂有代沟”。

4.融入杭州困难重重,对政府寄予厚望

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还未能很好地融入杭州生活,该问题的解决存在一系列障碍,主要体现在归属感低、社会认同不足、机会不平等、自身知识技能欠缺四个方面,也面临事业发展、家庭生活、单位关系、子女教育和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压力。与之对应,他们希望政府能够从劳动权益保护、就业服务(尤其是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住房保障、子女教育)这四个与之最密切的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做好政策宣传与执行工作,助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

5.对杭综合评价高,约半数有在杭定居打算

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回乡种地,其目标是在城市落脚安家。本次调查中45%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有定居杭州打算。同时,对杭综合评价分高达84%,即认为杭州是一个很好的城市,但高房价、高生活成本、工作压力大、教育资源紧张等因素影响着他们定居杭州的意愿和信心。

四、结论与思考

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国家政策的引导、扶持、推动,在杭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技能与职业发展、劳动权益与社会保障、城市生活与社会融入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提升,在杭生活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呈现出一系列的发展诉求。

第一,與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呈现出新特点。主要体现在文化教育、就业观念、法律意识、城市生活、社会认同等方面。调查发现,相比老一辈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不仅年纪轻,文化程度也比较高,基本在初中以上,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超七成。来杭工作目的呈现多样性,不再是为了单纯的赚钱,而是为了增长见识、学习技术、寻求发展,因此职业期望值较高,注重工作岗位含金量,偏爱“体面”工作。法律意识较强,当劳动权益受侵害时,选择劳动仲裁和法律援助进行合法维权的比例逐渐提高。城市认同感高,但归属感低,大多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方式,希望在城市落脚安家,但对融入城市感到困难,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家庭化流动的特点,即从“单枪匹马”转变为“携妻带子”。

第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呈现出新特点的同时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诉求。主要体现在劳动权益诉求、社会保障诉求、职业发展诉求、社会融入诉求等方面。调查表明,用工制度不完善,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依然存在;五险制度未完全落实,覆盖率不高;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工资收入普遍不高;职业期望较高,但职业技能欠缺;融入城市的渴望强烈,但困难重重,等等。总体而言,劳动权益诉求仍是最基本的发展诉求,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社会保障诉求的满足是市民化的制度保障,也是关键;职业发展诉求是市民化的经济基础和现实依托,只有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才能立足职场、立足城市;社会融入诉求是市民化的关键,市民化不仅要求经济融入,更要求生活融入、文化融入、心理融入。

面对在杭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生存现状的新特点、新诉求,相关职能部门还需以积极的姿态关注并行动,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服务体系,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构建社会公平,强化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刘传江.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挑战与市民化[J]. 人口研究, 2010, (2)

[2]王春光.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及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 青年探索, 2010, (3)

[3]夏丽霞、高君.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J].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7)

[4]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N]. 工人日报, 2010. 6.21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